央广网北京2月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潜水遇上铁路,这当然不是说把列车开成潜水艇或者“激流勇进”直接往水里钻。但凡在线路上遇见个大江大河,咱不得架上座桥么?
有人说,既然桥都架了,哪里还用潜水呀?
潜水可以说不在列车进行的主线任务里,而是在“安全副本”中。怎么进入这个副本呢?
平时人们坐火车过桥,不颠也不晃,如果不往车窗外瞧上一眼,可能都不知道正在桥上。但是,岁月静好只是水面上的“冰山一角”。水面下,还有一个“负重前行”的世界。
穿着重潜装备,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铁道战备舟桥处潜水段的副段长刘钦岭正在对京杭大运河铁路大桥桥桩进行例行水下安全检测。河水湍急,大桥上隔一会就有一列高铁急速驶过。刘钦岭向地面汇报的声音时断时续,供气的管子和对讲机是他和岸上世界的全部联系。
他告诉记者:“1米多的淤泥,下去行动很困难,脚始终要动着不能固定在一个位置,不动就一直往下陷,很危险。”
在水下,即便是头灯照亮的地方也是一片泛着黄绿色的昏暗。透过水中的浑浊,从没关注过自己脸上多了几条皱纹的刘钦岭,一寸寸搜寻着桥体上的裂纹,排查桥梁病害。涌动的暗流、飘荡的渔网,甚至是自己的装备,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带来致命威胁。
刘钦岭回忆,有一次他捋信号绳、气管,捋不出来。他跟段长说这次可能上不去了。
“领导要派潜水员来救援,我说不要下。因为那么大的水流,两个人如果搅在一起,一个也上不来。我在下面能坚持就坚持了,我已经做好准备了。”刘钦岭说。
不知道桥上又跑过了多少趟列车,一个多小时的自救,这次一上岸,刘钦岭痛哭一场。这项无法重新“读档”再来一次的任务,他做了快40年,500多次。
和水面平行的桥面上,照常是火车飞驰。
不过,毕竟是托起奔跑列车的铁路桥,光有水下检修维护团队绝对不够,还有人藏身于桥面之下。
屏气凝神,手中的锤子在桥面上轻轻一敲,凭借敲击发出的声响,他们就能判断这桥牢不牢固。听上去简单,恨不得跟挑西瓜一样,可这就是所谓的“最简单也最困难”。
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是座建成100多年的老桥,被列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就是这样一座文物桥,春运期间,每天仍有28列旅客列车在桥上奔驰。之所以如此“老当益壮”,离不开定期敲敲打打的维护保养,这是老方子了。
这些护桥高手到底是怎么在桥面下工作的?这靠的是一个挂在大桥底梁的铁篮子。桥梁工们站在篮子里,靠手摇带动链条,像自行车一样摇动篮子,在桥面下,悬空、吊着前行,巡查检修。
济南工务段桥梁工陈怀华说,站着的时候,看水流动,感觉就像桥在动,而不是水在流。
百年铁路老桥如今沿用手摇这种传统的检修方式。新建大桥换上了电动的吊篮。不变的是桥面下的“摇摇晃晃”,桥面上的稳稳当当。(记者任捷 刘飞 杨宁 柴安东 刘颖超 林彦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