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身披彩绘外衣、占地约10平方米的小型“集装箱”,静静伫立在陈家镇花漂村花丛中。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集成设备。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 邓玲玮 摄
崇明区陈家镇花漂村附近的100多户农家,每天排放约30吨的生活污水。这些污水经由“集装箱”的生物处理、吸附除磷等“动作”后,出水水质能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

从取样井打出来经过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过的水。
陈家镇的村民黄胜东告诉记者,之前没有污水处理站时,挨家挨户就把水排在家门口的河道。现在集中处理污水后,河道没有臭味,天热起来,蚊虫明显少了,环境也比之前好很多。
“生活污水处理站无噪音,无污染,生活污水站成本平摊下来每户1.8万元,每年维护费在每户280元。”陈家镇花漂村党支部书记张锴敏表示,经过生活污水处理站处理过的水,要比旁边河道里的水清澈。
陈家镇人工湿地部分。
湿垃圾变废为宝成为有机肥
陈家镇的居民正在对垃圾进行分类。
“这里的居民都要对干湿垃圾进行分类,湿垃圾不过夜、不出小区,做到小区湿垃圾的一日两清。居民将垃圾定点分类投放后,垃圾收集员将湿垃圾运到位于小区内的湿垃圾处理站,进行有机处理。”陈家镇市政市容环境事务所副所长陈晓峰说。目前,裕安社区公建配套16期共有1148套房,入住约有500户,平均每天约产生200公斤湿垃圾,全部在小区内就地消化,实现湿垃圾日产日清,循环利用。湿垃圾通过生态处理变成有机肥,为陈家镇林带内的树木提供了足够的养分。
让“上海之肾”更加健康稳定
崇明东滩,是全球鸟类八大迁徙路线之一的中途点,每年在此栖息或过境的候鸟超过100万只次。过去,因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崇明鸟类的种类和数量明显下降。
如今,经过长达五年的建设和持续修复,东滩生态修复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不仅解决了外来物种入侵威胁问题,也为岛内及上海其他区域的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和治理提供了经验。治理后的区域逐渐成为鸟类的聚集地,并且种群数量持续稳定增长,为上海城市发展以及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提供了近4万亩的优质自然生态空间。
东滩湿地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生态系统综合服务功能,特别是在生物栖息地、水源涵养、净化水质、保持渔业资源增殖、后备土地资源等功能方面有了更好的提升和完善,使“上海之肾”更加健康稳定。

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注:本网站转载文章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后台联络授权或议定合作,我们会按照版权法规定第一时间为您妥善处理。
本文章转载自:浦江头条网(原题为《污水处理、垃圾分类、湿地修复,建世界级生态岛崇明超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