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失踪者家属提供的陕西山阳县“8•12”滑坡前后对比照片。
“山塌了,快往山上跑。”
8月12日凌晨0时30分许,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中村镇碾沟村,陕西五洲矿业有限公司(下简称五洲公司)中天工队打钻工周臣厚听见安全员张立虎的喊叫声后,迅速冲出宿舍。
“夜里太黑,啥都看不见,我们都不敢回头,拼命往高处跑,听不见声响才停了下来,跑在后面的周坤林和彭少兵都被石头砸伤了。”周臣厚回忆称,逃到安全区后,他们望向山下,发现工棚外的灯灭了,工友的呼声喊声也消失了,一片死寂。“整个山都垮了,山底下土石堆那么高,我们才知道是咋回事,都吓傻了”。
垮塌的山体在山沟里堆积高达50米,矿区65人被活埋。其中未成年人7名,最小的仅8个月大,还没有来得及起名。
事件惊动高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组织搜救被埋人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防范次生灾害发生,做好失踪人员亲属和受灾人员的安抚安置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要求全力开展搜救,排查周边地质灾害隐患,尽快转移受威胁群众,防止发生新的灾害并查明原因,妥为善后处置;要督促各地举一反三,切实加强各类灾害防范和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事发后有舆论指出,天灾无情不可避,人祸亦不可小觑。中新网援引当地村民的说法,发生事故的矿区长期开山采石,这种行为“掏空”了山体。
多位从灾难现场逃生的工人及失踪或遇难者亲属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事发前已有征兆,发生滑坡的矿山此前因落石砸坏了矿区炸药库,库内所存炸药因此被转移。事发前数小时,亦有工人担心不安全而搬离原宿舍。但官方称事发地并不在登记在册的地质灾害监测点范围内。
国家减灾专家组(下称专家组)专家赵法锁事后表示,目前专家组初步认定滑坡主要由地质条件引发,是否和采矿有关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勘测、调查、模拟、研究。
事发后,新华社发表评论称,山阳县山体滑坡事故发生时,当地并无明显降雨过程,日积月累的采矿行为会不会是事故“祸根”?
山阳滑坡事发后约22小时,天津港危化品仓库发生爆炸,震惊世界。山阳滑坡似乎快被“遗忘”了。
一家六口失踪

8月24日上午,澎湃新闻记者前往位于中村镇街道上的五洲公司,求证事发前落石及搬迁炸药库一事,但在该公司院中被一位工作人员拦下来。该工作人员表示,事件信息统一由山阳县政府部门发布,公司目前不方便接受采访。
8月13日,陕西省山阳县,抢险队员正在用大型机械分梯式作业进行紧张的抢险。 CFP 图
一位遇难者家属向澎湃新闻表示,如果五洲公司将山体落石等异常情况上报,或许就能提前采取措施,避免灾难发生。
山阳县地处秦岭南坡,位于商洛市南部,与湖北省接壤,境内山壑纵横,山地占总面积82%。山体多由片岩、石英岩、沙岩、灰岩等构成,地质灾害多发。公开报道显示,2010年7月23日,山阳县因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造成该县30个乡镇258个行政村8.16万户34.17万人受灾,死亡17人,失踪34人,重伤12人。
商洛市官方文件《商洛市“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显示,该市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财政经费,用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摸底、整治预防工作。规划中还特别指出,长期以来,由于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矿山企业忽视了矿山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现已引发26处矿山地质灾害隐患,直接威胁着矿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应作为规划期内重点防治对象。
按照该规划要求,在2015年前,该市要逐步开展以地质灾害为主的全市矿区地质环境调查,全面掌握矿区地质环境状况及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完成矿山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任务。
商洛市政府官网信息显示,事发三个月前,山阳县刚刚在汛期前完成了一次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编制完成《山阳县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称“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排查登记,查漏补缺,落实防范措施,做到不留死角、不存隐患”。
国土资源部2014年7月1日颁布实施的《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要求,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地质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制度以及地质环境预警预报制度,统一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环境监测信息,及时公布地质环境预警预报信息。
8月24日下午,澎湃新闻向山阳县国土资源局了解该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和2015年地质灾害排查情况等信息。该局办公室主任李鹏解释称,公开发布平台还未建成,“要是不出这个事,这些资料都可以提供,但这一次都是统一由县上发布”。
山阳县国土资源局党支部书记贺海斌则向澎湃新闻称,山阳县目前登记在册的531个地质灾害监测点不包括此次发生的滑坡的五洲公司矿区。他还表示,此前该矿区未出现过山体滑坡情况。
贺海斌介绍,目前山阳县地质灾害预防监测主要依靠“群测群防”,由村组干部和群众发现山体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国土部门再派技术人员前去勘测,确定是否需要立即撤离和纳入监控范围。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撤离的,敲锣警示组织撤离。监控技术很原始,“在山上钉两个木桩,拉根绳子,然后定期测量两个木桩的间距变化”的土方法来确定山体是否发生位移。
贺海斌表示,事发矿区不是“群测群防”地质灾害监测点;事发前,五洲公司也没有向当地政府和国土部门汇报过山体落石的情况。另外,“山体落石砸中炸药库”这一说法是否真实,“信息来源实不实,谁说的”现在都还在调查,还没有找到“说这个话的人”。
贺海斌还称,依靠县国土局现有的技术手段,也很难监测到山体是否正在发生位移。“我们这边山经常落石,不能说落了两个石头,你就能预感到整个山体能滑下来”。现在调查专家组还在对滑坡成因进行分析研究。
山阳县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官员告诉澎湃新闻,五洲公司为陕西省省属国企,地方县级政府很难监管。该官员称,五洲公司虽是山阳县纳税大户、龙头企业,但“他们归省上管,我们县上很少和他们有往来”。此外,五洲公司有自己的技术人员和安保团队,“山上落几个石头,他们不可能向县国土局报告”。
滑坡山体是否属于采空区?
“事发地山体是板岩结构,采矿过程中不排除采用爆破作业,这很有可能导致山体松动。”8月13日,一位武警部队负责人告诉新华社记者,日积月累的采矿行为,加上外部环境的变化,两者的共同作用就有可能引发事故发生。
工商注册资料显示,五洲公司成立于2004年,由陕西省属国企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柞水银鑫投资有限公司、陕西华益投资有限公司、西安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等9家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据五洲公司官方网站信息显示,事发中村选矿厂是五洲公司于2004年10月通过竟拍取得原陕西华成钒业有限公司全部资产组建而成,主要从事钒矿采、选加工。
此次滑坡事件发生前,商洛市安监局登记在册的五洲公司发生的事故有两起:2010年9月24日,五洲公司山阳分公司烟家沟矿区1015矿井967斜井,发生事件造成1死3伤。2011年3月25日,五洲公司山阳分公司烟家沟矿山1015中段707#采场发生顶板冒落事件,造成2人死亡。
有逃生的工人称,此次滑坡的山体,正是1015矿井所在的山体。
澎湃新闻曾试图查看垮塌矿山的矿井和开采区分布图,山阳县宣传部门一位负责人表示,分布图在五洲公司,他们也不掌握。
在五洲公司中天工队工作了8年的赵丹朝向澎湃新闻表示,滑坡矿山内有1015、1080和1066三个矿井;1015矿井属于浙江工队的作业范围,该矿洞贯穿整个垮塌山体,不仅仅是一个采矿区,还是中天工队前往山体深处采矿区的必经之路。每天中天工队要经1015矿洞往里走一公里多,才能抵达他们的作业区。
赵丹朝说,1080矿洞位于1015矿洞上方约80米处,他曾在这个矿井里干过活,现在已经采完但未闭坑。1066矿井已采完闭坑,“这个矿井口已经封闭了,有没有回填我不清楚”。
五洲公司赵福友、杨宏伟等人2014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对中村钒矿现状分析指出,中村钒矿区存在矿岩稳固性差和极差的难采情况。自2004 年9 月15日五洲公司接管钒矿矿山至2014年,已结束1260、1200、1166、1120 中段的可采矿块, 基本闭坑。1080 中段已基本采完可采块段,1015中段西段还正在开采过程中, 但东段已接近尾声。另一篇论文中也提到,2004年至2014年,1260m标高至1015m标高6个中段已经闭坑或接受闭坑。
但贺海斌向澎湃新闻称,滑坡山体内没有采矿活动区,不是采空区。“那些说采空区的都还是一些猜想,最后需要专家进行勘测,得出科学的结论”。据贺海斌了解,事发山体内有个矿洞贯穿山体,供工人出入和矿石运输。“专家从该矿洞的另一端进入到山体内,发现整个矿洞完好,只有洞口出现坍塌”。
截至澎湃新闻发稿,距事发已过去近一个月,当地政府仍未公开矿区矿井和开采区分布图,也未进一步公布事故原因。
据《陕西日报》9月1日报道,事发地已开始“加快灾后重建”,“建设避灾移民搬迁新型社区 ”,初步计划将滑坡现场封闭半年以上,并在滑坡体上游修建遇难者纪念碑和广场。